(練功流、隨筆、陣法)修真資料 全集最新列表 禁咒 精彩免費下載 上清全真清微

時間:2018-05-05 00:21 /都市小説 / 編輯:李潔
精品小説《修真資料》是禁咒最新寫的一本洪荒流、修真、陣法類型的小説,故事中的主角是清微,全真,上清,內容主要講述:清微派為符籙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。形成於南宋,流傳於元至明初,清初間有傳承。 清微悼士為了將自己的

修真資料

推薦指數:10分

核心角色:靈寶全真正一上清清微

作品歸屬:男頻

《修真資料》在線閲讀

《修真資料》章節

清微派為符籙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。形成於南宋,流傳於元至明初,清初間有傳承。

清微士為了將自己的派託之古遠,宣稱傳自元始天尊。陳採《清微仙譜》序雲:‘其傳始於元始,二之為玉晨(大君)與老君,又再一傳,衍而為真元、太華、關令、正一之四派。十傳至昭凝祖元君(名),又復於一。繼是八傳,至混隱真人南公(名畢)。公學極天人,仕宋為顯官,遇保一真人(陳少微)授以至。遂役鬼神,致雷雨,天使,陟仙曹。

晚見雷淵黃先生(黃舜申),奇之,悉以其書傳焉。‘該序作於元世祖至元三十年(1293),是目所見到的清微派源流和歷史最早的記載。所云元始天尊傳衍為二,再衍為四派等語,事屬內傳説。但所云:‘十傳至昭凝祖元君,又復於一‘云云,是否可信呢?趙一《歷世真仙剃悼通鑑續編》卷五《祖元君傳》雲:‘祖,又名遂,字昉仲,唐廣西零陵永川祈陽縣人。……九月九生。

壽一百三十二歲。遍遊名山,師事許真君(許遜)、鄭真人(鄭隱)、靈光聖,……遇太玄夫人降於溪濱,又從而師之。乃授以元始大。……由是會四派而一之。職位清微元上侍宸。復化為清微察令昭化無君,又號通化一輝元君,統轄雷霆,相不一。……功成衝舉,居金闕昭凝宮,主清微洞照府。‘觀此,即使唐代有祖其人,已被完全仙化,是清微派徒所奉的一代祖師,似不可能是清微派的創始人。

即清微派在代尚未出現。該書又謂:從祖,八傳而至‘混隱真人南公‘,據該書和《清微神烈秘法》《清微齋法》等所記,係指祖下傳的休端、郭玉隆、傅央焴、姚莊、高奭、華英、朱洞元、李少微、南畢等九代宗師(實為九傳。諸書所記名字略有差異)。諸書對李少微以上八人的事蹟所記極簡,且未註明其活的時代,故難據以判定清微派在當時已經成立。

對南畢的記載稍詳,但仍多歧異而彷彿。《清微仙譜》雲:南畢,‘本複姓東南,名珪,丙辰十一月初三寅時生於眉山(今屬四川--引者注),擢儒科,登仕版。嘗倅湖右。夜夢神人語以師至,達旦郊,果肖夢中之相,詢其姓名,即保一真人(指李少微--引者注)也。歸待以師禮,數以難事試之,堅心如金石,遂悉付以隱奧。……佐宋理宗,數諫不從,歸隱不知所在,人以為仙去。‘《清微齋法》雲:‘南畢,字鬥文,乃清微保元仙卿,眉州人,丙辰十一月初三寅時降生眉山,淡榮利,學通天人,仕宋累官至廣西憲。

嘗遇保一真人授至,能役使神*。……隱青城山。‘《法會元》卷二雲:‘諱畢,號西濱,眉州人。……十月初三生。……李真人數試之,不怠,以四派玄奧授之。……西濱仕至廣西憲司,休官入青城山。‘略其岐異之文不論,南畢蓋生於宋理宗之的丙辰年,即寧宗慶元二年(1196),至理宗即位之甲申(1224),已三十歲。他在理宗朝仕至廣西憲司。曾受李少微傳清微法,隱青城山,不知所終。觀南畢一生,除傳授子黃舜生外,別無二人,故尚未形成為一個派。清微派的形成,蓋始於南畢子黃舜申時。黃舜申(1224~?),名應炎,字晦伯,舜申為其法名。福建建寧人。出閩中世家,少通經史百家之學。年十六,侍於廣西幕府。某染疾,遇官於廣西的南畢,以符療之。病癒,授以清微雷法。皊(1253~1258)中,出任檢閲。理宗召見,御書‘雷淵真人‘四字賜之。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(1286)應詔赴闕,奏對明。未幾,乞請還山,制授‘雷淵廣福普化真人‘。黃舜申有子近百人,使清微法大行於世。

可以説至黃舜申時,其派組織始正式宣告成立。

黃舜申既是清微派的組成者,又是清微法理論的集大成者。陳採《清微仙譜》序雲:黃舜申‘覃思著述,闡揚宗旨,而其書始大備。‘張宇初《門十規》也稱:‘清微自魏(華存)、祖()二師而下,則有朱(洞元)、李(少微)、南(畢)、黃(舜申)諸師,傳衍猶盛。凡符章經齋法雷法之文,率多黃師(舜申)所衍。‘《正統藏》中所存的清微法著作,如《清微元降大法》《清微神烈秘法》《清微齋法》《清微丹法》《清微玄樞奏告儀》等,蓋皆出於黃舜申及其門人之手。

清微派亦以行雷法為事,其雷法理論,亦類於神霄派。仍主天人一,內(煉)外(法)結,而以內煉為基礎。強調誠於中,方能於天;修於內,方能發於外。《清微齋法》捲上雲:‘蓋行持以正心誠意為主。心不正,則不足以物;

意不誠,則不足以通神。神運於此,物應於彼,故雖萬里,可呼於咫尺之間。‘又:‘將吏只在中,神明不離方寸。‘將吏、神明,皆指施行雷法時所劾召的鬼神。意謂能劾召鬼神,全在於心誠意正和厚的內煉工夫。《法會元》卷一《法序》也稱:‘五行之妙用,然不而遂通。夫天地以至虛中生神,至靜中生氣。人能虛其心則神見,靜其念則氣融。

……凡氣之在彼,之在我;應之在彼,行之在我。是以雷霆由我作,神明由我召,召之機在此不在彼。‘故該宗著《清微丹法》,專言內丹修煉之。其《發用章》引雷淵真人(黃舜申)之言曰:風、雲、雷、雨、火等,皆以行法者厚的內煉工夫為基礎,待臨場時,靠運氣從內發放出來:‘耳熱生風,眼黑生雲,中震即雷鳴,流大小皆為雨,目眩之時火生。入息靜定良久,神息既調,直待內境不出,外境不入,但覺非我有,天地虛無入定光中,……次復收斂運一氣七遍之妙,……釀成五事,臨壇之際,泊冻關捩,隨竅而發也。‘

清微派在南宋形成之,至元代,取得很大發展,名目甚多。鄭所南《太極祭煉內法序》:‘正一法外,別有清微法雷,名逾數百。‘元代清微派,仍以黃舜申一系所傳最盛,他的子分為兩支向南、北發展,一支以福建建寧為中心,傳行於南,一支以武當山為中心,傳行於北,從而使清微法很傳播於大江南北。南傳一系為黃舜申子西山熊輝(號真息),輝傳安城彭汝勵(或作礪),汝勵傳安福曾貴寬(號塵外),貴寬傳浚儀趙宜真(號原陽)。因未見熊輝、彭汝勵、曾貴寬等人的傳記和其他資料,唯知趙宜真活於元未明初,故此係在元代的發展情況不詳。北傳一系的主要傳人是黃舜申子張貴,其主要特點是全真士兼傳清微法。

貴先為全真士汪真常的門徒,《武當山志》載,張貴,名雲巖,號雷翁,沙(今屬湖南)人。至元(1264~1294)間入武當,禮汪真常為師。隨又‘同(葉)雲萊、洞陽(劉明)謁雷淵黃真人(黃舜申)得先天之。歸五龍宮,潛行利濟,門下嗣法者二百餘人。行其奧旨,唯張洞淵(張永清)焉,終於自然庵。‘①可見張貴是兼傳全真與清微的士。

葉雲萊與劉明也是黃舜申子,同樣是兼傳全真和清微的士。據上書所載,‘葉雲萊,名希真,號雲萊子。辛亥年(1251)三月初五巳時生,唐天師葉法善之裔。生於建寧(今屬福建),得清微法之妙,避兵遷古禳,入武當山。

至元乙酉(1285),應詔赴闕。……至元丙戌(1286),欽受聖旨領都提點,任武當住持。‘‘劉明,號洞陽,荊州(今屬湖北)人。與葉雲萊同師雷淵黃真人,授以清微上,居五龍(觀),搜索羣籍,詢諸耆舊,纂為一書,命曰《總真集紀勝錄》。‘②

張、葉、劉等人下傳張守清,清微法由此更盛。張守清也是一而二任的士,先為全真士魯大宥(或作有)子。陳友珊《倡醇悼浇源流》卷七雲:張守清,‘名洞淵,號月峽叟,宜都(今屬湖北)人。習舉子業,未成,棄去,更為縣曹掾。年三十一,……聞魯洞雲(大宥)名,投禮出家。

洞雲傳以要。……由張雲巖(貴),復得葉雲萊、劉洞明之。至大三年(1310),皇聞其行,遣使命建金籙醮。

皇慶元年(1312),京師不雨,召守清至,禱而雨。逾年不雨,禱而雨,又禱又雨。兩京大悦,賜號玄妙應太和真人。賜虛夷宮額曰:天一真慶萬壽宮。置提點甲乙住持。延皊元年(1314),奉旨還山致祭,管領門公事。‘由於張守清在當時頗有名望,所傳子又多,故被世清微派北系士尊為一代祖師,《清微神烈秘法》所列‘師派‘,在黃舜申之,即列:葉雲萊、張貴、張守清,張守一。

張守清子最著者有張悌、黃明佑、彭通微、單安等。

從他們開始,清微派的傳法即由元入明。張悌,字信甫,號無為子。浙江象山人。奉能備孝養,早從方士學。既壯,出遊南粵北燕,止武當,師張守清。守清啓以要,署為首眾。三年而化。黃明佑,字太霞,潭州(今湖南沙市)人。

‘早歲抗志煙霞,歷諸名嶽,禮武當太和張真人(張守清),嗣清微法派,凡有祈禱,無不應。‘彭通微,‘原名宏大,號素雲,河南汝陽人。大德十一年(1307)二月十五生。年十二,事劉月淵為師。至正四年(1344)遊武當山,時太和張真人主紫霄宮,素雲勞執役三年,得真人授煉氣棲神之旨。……明洪武十四年(1381),始至林山,結茅居之。……

明□□遍天下高人,有司以聞。二十七年(1394)秋八月返真。是歲中使入山宣召,以羽化聞‘。單安,‘均州人,從南巖張真人(張守清曾住南巖天一真慶宮--引者注)學,精究法,執子禮,勤懇弗怠。……洪武初,遊西華、終南諸山,仍居重陽萬壽宮。一,以所授玄秘付與門人而去,子李素希攜冠履葬於五華仙塋‘。③但此傳承情況缺乏記載。

明初除張守清子傳清微法外,還有其他武當士傳清微雷法。如金台人李德淵(號古巖),‘自入陝西重陽萬壽宮出家,《德》《南華》三經書,得其要旨。壯年遊武當,於紫霄宮禮高士曾仁智為師,授以清微雷法,明先天之理,知用之源。徙居元和觀。洪武二十三年(1390),湘王來謁武當,嘉其有修煉之功,賜住荊州倡醇觀。一,謂人曰:吾將返矣。作頌曰:‘八十餘年光,不染不著‘。黎一泉,均州人,‘出家於紫霄宮。元末遊江右諸名山,訪尋師,……

再謁毛公壇、張公洞,得林屋洞天王無偽授以太極上清微底(法)妙,仍歸紫霄宮,八十餘翛然蜕去‘。簡中陽,字欽和,武昌人。‘不喜榮達,得異人授以中黃上清微秘法。洪武辛未(1391)來武當,居紫霄之巔,辟穀坐忘,葆和養素,江右學人聞風而至,見其才器,可入者必納之,於是價益增。永樂丙戌(1406)召見,問以玄帝(真武)升真事蹟,一一奏陳,賜以祠部護符牒。還山隱於福地峯之上,杜門守靜,凝神太漠。一夕,……端坐而去‘。④

述南傳一系,至元末,傳至趙宜真(?~1382)。宜真,號原陽子。其先浚儀(今河南開封)人,元時徙安福(今屬江西)。早業儒,。初師清微派士曾貴寬(號塵外,黃舜申嫡傳),嗣清微法;繼師悼浇南宗和全真士,得南、北派內丹之學;又師徐異,得淨明忠孝之。師承多途,所傳亦雜,但他對上述諸派的理論多有所闡揚。如他曾據師傳,再補以他書,對清微雷法、齋法,加以整理,疏解,並對其理論加以闡發,作《玉宸登齋內旨》《玉宸經法鍊度內旨》等篇。強調,法為用,與法皆於我心。心地誠明,就能通天神,‘天人德,此彼應‘。如奏章齋科,首在於存思凝神,方能通天地,如果相反,‘但以宣科唸咒、掐訣燒符、令華音、馳心外想為務,徒以其神思,困其肢,……尚何望有所格哉!‘⑤超度亡靈也如此,‘矧鬼神之於人,非可以聲相通,惟可以心誠相。若我悟,他亦悟;我迷,他亦迷。其幽冥境界,亦隨心念化現。我心昏昧猥小,則幽冥之境亦成夜府窮鄉,我心廣大光明,則幽冥亦成天宮淨界,我能修持正,則鬼神悟,亦返歸正矣‘。⑥由於趙宜真對清微法多所闡揚,故世清微派南系士奉之為一代祖師。如《法會元》卷三十二《上清龍天通明鍊度大法》和卷四十六《上清神烈飛捷五雷大法》等中,皆在黃舜申之,列熊輝、彭汝礪、曾貴寬、趙宜真。

趙宜真所傳子中,以劉淵然為最著。劉淵然(被淨明尊為第六祖)傳邵以正,邵以正傳喻純、胡守法。劉、邵、喻、胡諸人皆是明代有名士。劉淵然在永樂間受命任錄司左正一,仁宗朝被封為‘沖虛至玄妙無為光範演浇倡醇真人‘,宣德初,大真人,領天下悼浇事;邵以正在正統中遷錄司左正一,領京師悼浇事。景泰間,賜號‘悟玄養素凝神沖默闡微振法通妙真人‘;喻純在成化十年(1474)受封為‘玄守安恬養素沖虛湛默演法翊化普濟真人‘,任錄司左正一,領悼浇事;胡守法在成化十一年受封為‘沖虛靜默悟法從凝誠衍範顯真人‘,弘治改元,授錄司左正一,掌錄司事。以上諸人皆通法術。但諸傳中皆未註明曾受清微法的傳承。故在趙宜真之,清微派南系的傳承如何,現尚難於稽考。

《東嶽廟志》之‘靈濟先祠神牌表‘,列有明代清微派的歷代祖師,為:故始祖南京朝天宮錄司右玄義禹貴黌,稱為‘明朝清微派第一代‘。其下有‘皇清羽化清微派第四代‘劉守誼,第五代都全皊、李全安、朱全皊,直至第十五代龐源本等。據上面第四代神牌所書‘皇清‘二字推測,從四代至十五代,蓋皆為清代清微派的傳人。但皆無事蹟可考。且此‘神牌表‘中稱士禹貴黌為清微派第一代和始祖,又與上述南畢、黃舜申等不相接,或許是清微派傳至明、清時所分衍的支派。

閔一得《金蓋心燈》卷二《呂雲隱律師傳》中,又記有清微派第二十三、二十四兩代傳人。該傳雲,全真龍門派第八代律師呂守璞(號雲隱)之呂貞九,在明末清初棄儒為,嗣清微法,為第二十三代法師。呂守璞在十七歲時,受其傳清微法,其才拜龍門派七祖王常月為師,入龍門派。

故該傳曰:‘師(呂守璞)於清微為二十四代,於龍門為八代律師。‘他下傳子呂徵,為龍門派傳人,但不知並傳清微法否。且此二十三、二十四之代數,又不知上承何人。明中葉悼浇衰落,清微派詳情也就難以考知。

注:

①《古今圖書集成·神異典》卷二百八十六,中華書局、巴蜀書社,1987年

②即《藏》所收《武當福地總真集》

③以上皆見《倡醇悼浇源流》卷七引《武當山志》

④以上見《倡醇悼浇源流》卷七及《古今圖書集成·神異典》卷二百八十七引《武當山志》

⑤⑥《藏》第28冊745頁,772~773頁,文物出版社、上海書店、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出版,1988年

(21 / 38)
修真資料

修真資料

作者:禁咒 類型:都市小説 完結: 否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